【百年东征 史迹巡礼】潮州,一座被写进黄埔军校历史的岭南古城

提起潮州,大家想到是工夫茶的氤氲香气、木雕瓷器的千年匠心?还是牌坊街的烟火百味、韩文公祠的翰墨文脉?但潮州远不止这些,这座岭南古城不仅是近代中国革命的风云激荡之地,亦与黄埔军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入潮,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在此播撒革命火种,并孕育了黄埔军校第一所正式分校,让潮州大地铭刻在中国军事教育史的壮丽篇章中。涵碧楼|黄埔军校学生军办事处旧址

位于潮州西湖湖畔,矗立着一座灰白色的双层小洋楼,因楼宇背倚葫芦山青翠的山色,面临西湖水碧绿的湖光,故名为“涵碧楼”。该楼始建于1922年,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寇炸毁,1964年重建,并辟为潮安县革命历史文物陈列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为其题写楼名。

1925年3月,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进驻潮州时,黄埔军校办事处就设在此处,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在此办公,指挥作战,动员民众。同年11月,第二次东征的国民革命军再克潮州,涵碧楼仍是东征军领导人活动的重要场所,周恩来在此留下了革命的印记,从此与这座小楼结下了不解之缘。1927年9月23日,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军进入潮州城,二十军第三师司令部设于涵碧楼,第三师师长周逸群(黄埔军校二期生)在此指挥战斗。驻守潮州期间,起义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至9月30日撤退,前后共七日,史称“潮州七日红”。如今的涵碧楼既是革命传统教育场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厝祠|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

位于潮州市区中山路中段的李厝祠,始建于清代,原为李姓祠堂,坐北朝南,是一座斗拱抬梁式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主祠二落一天井带走廊,两侧设有左右火巷,布局对称庄严。

1925年3月,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来到潮州后,为使随同出发的第二期学生补习课程,开始筹设潮州分校,后来因为杨希闵、刘震寰发动叛乱,军校学生奉命返回总校,分校筹备也暂停了。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抵潮州后,于12月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后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分校校址设在李厝祠,自1925年12月18日创办,至1926年12月18日结束,共办二期。除招收参加东征的黄埔军校学员(称“学员生”)外,还在惠州、潮州、梅县、海丰、陆丰各地中学生中招收“入伍生”,先后招收学员990余人。潮州分校虽然仅存在一年时间,但它培养的学员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黄埔军校最早创办的一所正式分校,也是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的历史见证。

从黄埔长洲岛到潮州韩江畔,百年前的血性担当,化作今日的史迹丰碑。走进涵碧楼和李厝祠,那些散落在巷陌间的旧址,正无声述说着: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亦是当之无愧的红色英雄城。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州黄埔军校 » 【百年东征 史迹巡礼】潮州,一座被写进黄埔军校历史的岭南古城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

微信联系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