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群弟
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菁英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 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
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 我要回来 !
母亲 我要回来 !
甲午战败后,清廷被迫将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军民长期开展不屈不挠的反殖民斗争,直至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同年10月25日,台湾终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回归祖国怀抱。
2025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并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
台湾光复:1945 年 10 月 25 日,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80年前的今天,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中山纪念堂举行,这一天,遭受日本殖民统治长达半世纪的台湾,终于重回祖国怀抱,这是全体中华儿女浴血奋战赢得的伟大胜利,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荣光。

今天,让我们透过黄埔军校三期生陈颐鼎将军的回忆,一起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945 年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普照大地。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陈颐鼎接到一命令,赴台湾执行受降任务。那一刻,陈颐鼎将军深知,他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要带领将士们一雪甲午中日马关签约之奇耻,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为了确保顺利登陆台湾,受降部队做了周全的准备。当时的台湾是日本侵略东南亚的前进基地,日本在此驻扎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包括陆军 3 个师、空军 4 个师,还有海军。为防止军国主义分子捣乱,他们由太平洋战区麦克阿瑟总部支援运转部队舰艇,每个官兵按等级供给 3 日份压缩饼干,美军还派出海军舰队和一个大队空军进行护航和掩护。
陈颐鼎回忆材料


陈颐鼎将军回忆道,他是10月10日先后在基隆港登陆,乘火车专列去台北。“当我甫将靠岸,一眼望不到边人头攒动,欢呼之声不绝于耳,有人声音嘶哑,还在不停地呼喊万岁,有人事先知道祖国军人将在基隆港登陆,就扶老携幼举着被盖干粮,冒着风雨在铁路两旁等候,一瞻亲人风采。有时这些同胞挤满路轨,不让列车行驶,迫使我几度下车与他们打招呼,才许列车徐徐前进。这段铁路总共不到30公里,因受沿途同胞夹道欢呼拦阻,竟历时4个小时才能到达,这种骨肉分离50年又团聚在一起的欢呼情况和向往祖国的赤字之心情景,确实感人泪下。
”10 月 25 日,这是一个无比庄严的日子。中国政府派陈仪到台北接受日本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兼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的投降。陈颐鼎将军也参加了这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典礼。当受降仪式结束后,陈仪代表中国政府在广播中宣布:“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此一极有意义的事实,本人特向中国同胞及全世界周知。” 这一宣告,标志着台湾光复,洗刷了中国人民半个世纪的耻辱。受降的这一天,整个台湾沉浸在欢乐气氛中。台北、基隆、高雄、台中等大中城市澡堂、文娱场所一律免费招待大陆去台人员,百货商店自动减八折供应一天。台湾同胞用他们最淳朴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回归祖国的喜悦。

陈颐鼎将军在回忆录中介绍了一起参加受降仪式的主要中方人员,据查里面还有几位黄埔校友。张廷孟,山东青岛人,黄埔三期生,因成绩优异入选广东航空学校学习,1926年赴苏联学习航空技术,台湾受降仪式上,以空军第一路司令身份代表中国空军参加;陈孔达,浙江嵊县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八期,首任台湾警备副总司令;柯远芬,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四期生,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参谋长。

台湾光复,不仅仅是领土的回归,更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升华。它让我们看到,无论历经多少艰难困苦,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永远割不断。在那段被殖民统治的黑暗岁月里,台湾同胞从未放弃反抗,像黄埔军校台湾籍学生李友邦这样的有识之士,从小面对日本的殖民欺凌愤然反击:“假如在中国,你跟我就不一样!我在中国我是主人,日本人跑来中国,你就是客人。”他在心中埋下了回到祖国、不要在台湾当二等公民,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心思。他们始终怀揣着对祖国的思念和回归祖国的渴望。
如今,80 年过去了,台湾光复的历史意义愈发凸显。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更不容任何势力侵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更要铭记历史,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 “台独” 分裂行径。相信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必将在祖国的怀抱中,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资料:
- 陈颐鼎回忆录
- 林德政.《台湾黄埔学生的意义与贡献》.2014.
 广州黄埔军校
广州黄埔军校








评论前必须登录!
立即登录 注册